1、榕树
别名 细叶榕、成树、
来源 为桑科榕属植物榕树Ficus microcarpa L. f.[F. Retusa auct. Non L.],以叶、气根入药。
采集季节 全年可采,晒干备用。
性味功能 叶:微苦、涩、凉。清热,解表,化湿。气根:微苦、涩、凉。发汗,清热,透疹。
主治用法 叶:流行性感冒,疟疾,支气管炎,急性肠炎,细菌性痢疾,百日咳。气根:感冒高热,扁桃体炎,风湿骨痛,跌打损伤。叶用量10-15克;气根用量15-30克。
2、益母草
别名 益母蒿、益母艾、红花艾、坤草、茺蔚、三角胡麻、四楞子棵
来源 为唇形科益母草属植物益母草Leonurus heterophyllus Sweet,以全草和果实入药。
采集加工 夏、秋间开花时割全草。
性味功能 苦、辛、微寒。调经活血,祛瘀生新,利尿消肿。
主治用法 月经不调,闭经,产后淤血腹痛,肾炎浮肿,小便不利,尿血,外用治疮疡肿毒。用量10-30克。外用适量,研粉或鲜品捣烂敷或水煎洗患处。
3、薤白
别名 野薤、野蒜、薤白头、野白头
来源 百合科葱属植物小根蒜Allium macrostemon Bunge.,和薤(藠头)A. chinense G. Don.,以鳞茎入药。
采集加工 4-5月采集。
性味功能 辛、苦、温。温中通阳,理气宽胸。
主治用法 胸痛,胸闷,心绞痛,胁肋刺痛,咳嗽,慢性支气管炎,慢性胃炎,痢疾。用量3-10克。
4、红花酢浆草
别名 大叶酢浆草、三夹莲、铜锤草、大老鸦酸、地麦子
来源 酢浆草科酢浆草属植物红花酢浆草Oxalis corymbosa DC.,以全草入药。采集加工 夏、秋季采收全草,鲜用或晒干备用。
性味功能 酸、寒。清热解毒,散瘀消肿,调经。
主治用法 肾盂肾炎,痢疾,咽炎,牙痛,月经不调,白带,外用治毒蛇咬伤,跌打损伤烧烫伤。用量10-15克,水煎或浸酒服。外用适量,鲜草捣烂敷患处。孕妇忌服。
5、鹅肠草
别名 鹅肠菜、鹅儿肠、抽筋草
来源 石竹科牛繁缕属植物牛繁缕Malachium aquaticum (L.) Fries.,以全草入药。
采集加工 夏秋采集,鲜用或晒干备用。
性味功能 酸、平。清热凉血,消肿止痛,消积通乳。
主治用法 小儿疳积,牙痛,痢疾,痔疮肿痛,乳腺炎,乳汁不通,外用治疮疖。用量15-30克。水煎服,或鲜草60克捣汁服。外用适量,鲜草捣烂敷或煎浓汁熏洗。
6、栗
别名 板栗、毛栗壳、栗子树、大栗、魁栗、风栗
来源 为壳斗科栗属植物栗Castanea mollissima Blume.,以果实、花序、壳斗、树皮、根皮、叶入药。
采集加工 夏、秋季采集,晒干备用。
性味功能 果实:甘、温。通常做食品,滋阴补肾。花序:涩。止泻。根皮:甘、淡、平。治疝。
主治用法 果实:肾虚腰痛,内服用60-120克。花序:腹泻,红白痢疾,久泻不止,小儿消化不良,瘰疬瘿瘤。壳斗:丹毒,红肿。树皮:疮毒漆疮。根皮:疝气。叶:百日咳,用量10-15克,水煎冲糖服。
7、荔枝
别名 大荔、丹荔
来源 无患子科荔枝属植物荔枝Litchi chinensis Sonn.,以假种皮、果核、根入药。
采集加工 夏、秋季采收,洗净,晒干。
性味功能 根:微苦、涩、温。消肿止痛。核:甘、微苦、涩、温。理气,散结,止痛。假种皮(果肉):甘、酸、温。益气补血。
主治用法 核:疝气痛,鞘膜积液,睾丸肿痛,胃痛,痛经。假种皮:病后体弱,脾虚久泻,血崩。根:胃脘胀痛。果和果核用量10-15克,根用量30克。
8、丁茄(癫茄)
别名 癫茄、大癫茄、野癫茄、野番茄、钮茄根、山马铃、刺丁茄
来源 为茄科茄属植物丁茄Solanum surattense Burm.f.,全草入药。
采集季节 夏秋采全草,秋季采根、果。
性味功能 有毒, 苦、辛、温。活血散瘀,镇痛麻醉,镇咳平喘。
主治用法 跌打损伤,风湿腰腿痛,慢性支气管炎,哮喘,痈疮肿毒,冻疮。外用适量,鲜品捣烂敷,或煎水洗,本品有毒,不可内服过量。
9、桂花
别名 银桂、木犀、九里香
来源 木犀科木犀属植物桂花Osmanthus fragrans Lour.,以花、果实、根入药。
采集加工 秋季采花,冬季采果,四季采根,晒干备用。
性味功能 花:辛、温。散寒破结,化痰止咳。果:辛、甘、温。暖胃,平肝,散寒。根:甘、微涩、平。祛风湿,散寒。
主治用法 花:牙痛,咳喘痰多,经闭腹痛。用量3-12克。果:虚寒胃痛。用量6-12克。根:风湿筋骨疼痛,腰痛,肾虚牙痛。用量60-90克。
10、苏铁
别名 铁树、凤尾棕、凤尾蕉、避火蕉、梭罗花、金边凤尾
来源 为苏铁科苏铁属植物苏铁Cycas revolute Thunb.,以根、叶、花及种子入药。
采集加工 全年可采根、叶,夏季采花,秋、冬采种子。
性味功能 甘、淡、平。有小毒。叶:收敛止血,解毒止痛。花:理气止痛,益肾固精。种子:平肝,降血压。根:祛风活络,补肾。
主治用法 叶:各种出血,胃炎,胃溃疡,高血压,神经痛,闭经,癌症。花:胃痛,遗精,白带,痛经。种子:高血压。根:肺结核咯血,肾虚牙痛,腰痛,白带,风湿关节麻木疼痛,跌打损伤。用量:叶、花30-60克。种子、根10-15克。
11、瞿麦
别名 石竹子花、十样景花、洛阳花
来源 石竹科石竹属植物石竹Dianthus chinensis L.或瞿麦 D. superbus L.,以全草或根入药。
采集加工 开花前割取全草。
性味功能 苦、寒。清热利尿,破血通经。
主治用法 泌尿系感染、结石,小便不利,尿血,闭经,皮肤湿疹。根:可治肿瘤。全草用量3-10克。根用量:25-30克。孕妇慎服。
12、木瓜
别名 贴梗海棠、铁脚梨、皱皮木瓜、宣木瓜
来源 为蔷薇科木瓜属植物贴梗木瓜Chaenomeles lagenaria (Loisel.) Koidz.[C. speciosa Nakai],以果实入药。
采集季节 秋季果实变黄时采下。纵剖为2或4块,内面向上晒干。
性味功能 酸、涩、温。舒筋活络,和胃化湿。
主治用法 腰腿酸痛、麻木,吐泻腹痛,腓肠肌痉挛,四肢抽搐。用量3-10克。
13、车前草
别名 车轱轳菜、牛舌草、猪耳朵草、客妈兜、田波菜、蛤蟆叶
来源 为车前科车前属植物车前Plantago asiatica L.,种子或全草入药。
采集季节 秋季果实成熟时剪去果穗,晒干,打下种子。全草夏末采集。
性味功能 甘、寒。祛痰止咳,清热利尿,明目。全草与种子功能相仿。
主治用法 泌尿系感染,结石,肾炎水肿,小便不利,肠炎,细菌性痢疾,急性黄疸型肝炎,支气管炎,急性眼结膜炎。用量:全草15-30克;种子3-10克。
14、臭牡丹
别名 矮桐子、大红花、臭枫根、臭八宝、臭芙蓉、矮脚桐
来源 为马鞭草科赪桐属植物臭牡丹Clerodendron bungei Steud.,以根、叶入药。
采集加工 夏季采叶,秋季挖根,叶多鲜用。
性味功能 苦、辛、平。祛风除湿,解毒散瘀,健脾胃,补虚弱。
主治用法 根:风湿性关节炎,跌打损伤,高血压病,头晕头痛,肺脓疡,用量15-30克。叶:外用治痈疖疮疡,痔疮发炎,湿疹,还可作灭蛆用。鲜叶外用,捣烂敷患处。
15、水芹
别名 水芹菜
来源 为伞形科水芹属植物水芹Oenanthe javanica (Blume) DC.,少花水芹O. benghalensis (Roxb.) Kurz.,野水芹O. rivularis Dunn.,以根及全草入药。
采集加工 夏、秋季采集,洗净,鲜用或晒干备用。
性味功能 甘、平。清热利湿,止血,降血压。
主治用法 感冒发热,呕吐腹泻,尿路感染,崩漏,白带,高血压。用量6-10克。鲜品可捣汁饮。
16、迎春花
别名 小黄花、金腰带、清明花、金梅花
来源 为木犀科茉莉花属植物迎春Jasminum nudiflorum Lindl.,以根、叶和花入药。
采集加工 春季采花,夏季采叶。
性味功能 叶:苦、平。解毒消肿,止血,止痛。根、花:甘、涩、平。清热利尿,解毒。主治用法 叶:跌打损伤,外伤出血,口腔炎,痈疖肿毒,外阴搔痒。用量:6-10克。外用鲜叶捣烂敷患处或煎水坐浴。根、花:发热头痛,小便热痛,下肢溃疡。用量:3-10克,根可用至30克。外用研粉,调香油搽敷患处。
17、腊梅
别名 黄梅花、黄腊梅、腊木、铁筷子
来源 为腊梅科腊梅属植物腊梅Chimonanthus praecox (L.) Link.,以花蕾、根、根皮入药。
采集加工 冬末春初采收花蕾,根及根皮四季均可采集。烤干或晒干备用。
性味功能 花蕾:辛、凉。解暑生津,开胃散郁,止咳。根及根皮:辛、温。祛风,解毒,止血。
主治用法 花蕾:暑热头晕,呕吐,气郁胃闷,麻疹,百日咳。根:风寒感冒,腰肌劳损,风湿性关节炎。根皮:外用治刀伤出血。花蕾用量3-6克,根用量15克,均用水煎服。根皮刮去外皮,研末敷患处。
18、石蜡红
别名 月月红、天竺葵
来源 为牻牛儿苗科天竺葵属植物天竺葵Pelargonium brotorum Bail.,以花入药。
采集加工 花期采集,鲜用。
性味功能 苦、涩、凉。清热消炎。
主治用法 中耳炎。用鲜花榨汁滴耳。
19、仙人掌
别名 仙巴掌、霸王树、火焰、火掌、玉芙蓉、观音掌
来源 为仙人掌科仙人掌属植物仙人掌Opuntia dillenii(Ker-Gawl.)Haw.,以全株入药。
采集季节 四时采集。
性味功能 苦、凉。清热解毒,散瘀消肿,健胃止痛,镇咳。
主治用法 胃、十二指肠溃疡,急性痢疾,咳嗽,外用治流行性腮腺炎,乳腺炎,痈疖肿毒,蛇咬伤,烧烫伤。用量:鲜品30-60 克。外用适量,鲜品去刺捣烂敷患处。
20、夏枯草
别名 棒槌草、铁色草、大头花、夏枯头
来源 为唇形科夏枯草属植物夏枯草Prunella vulgaris L.,以花穗或全草入药。
采集加工 夏季花穗呈枯黄色时采收。
性味功能 苦、辛、寒。清肝明目,清热散结。
主治用法 淋巴结结核,甲状腺肿,高血压病,头痛,耳鸣,目赤肿痛,肺结核,急性乳腺炎,腮腺炎,痈疖肿毒。用量6-10克。
21、大蒜
别名 蒜、蒜头葫、荤菜
来源 为百合科葱属植物蒜Allium sativum L.,以鳞茎入药。
采集加工 春、夏采收,扎把,挂通风处阴干备用。
性味功能 辛、温。健胃,止痢,止咳,杀菌,驱虫作用。
主治用法 预防流行性感冒、流行性脑脊髓膜炎,治疗肺结核、百日咳、食欲不振、消化不良、细菌性痢疾、阿米巴痢疾、肠炎、蟯虫、钩虫,外用治阴道滴虫、急性阑尾炎。用量10-15克,外用适量。
22、葱白
别名 大葱
来源 为百合科葱属植物葱Allium fistulosum L.,以鳞茎或全草入药。
采集加工 四季可采集。洗净,鲜用,葱白(鳞茎)用时须剥去外膜,去须根及叶。
性味功能 辛、温。发汗解表,通阳,利尿。
主治用法 感冒头痛,鼻塞,外用治小便不利,痈疖肿痛。用量10-30克。外用适量,捣烂敷脐部或患处。
23、鸡血藤
别名 血风、血藤
来源 为豆科密花豆属植物密花豆Spatholobus suberectus Dunn.崖豆藤属植物香花崖豆藤Millettia dielsiana Harms ex Diels.,以根或藤入药。
采集加工 四季可采,以深秋采为好。
性味功能 苦、甘、温。补血行血,通经活络。
主治用法 贫血,月经不调,闭经,风湿痹痛,腰腿酸痛,四肢麻木,放射反应引起的白血球减少症。用量:15-30克。浸酒或水煎服。
24、槐花(附:槐角)
别名 金药树、护房树、豆槐
来源 为豆科槐属植物槐树Sophora japonica L.,以花蕾(槐米)、花(槐花)、果实(槐角)入药。
采集加工 夏季采花蕾或初开放的花,秋季采成熟果实。槐米炒成黄色或深黄色;槐花炒成微黄色;槐花炭是将槐花炒至大部呈黑色,存性,喷少许清水,晾干。
性味功能 槐米、槐花效用相同。甘、微寒。凉血止血,清肝明目。
主治用法 吐血,衄血,便血,痔疮出血,血痢,崩漏,风热目赤,高血压病。用量10-15克。
25、紫苏
别名 赤苏、红苏、红紫苏、皱紫苏
来源 唇形科紫苏属植物紫苏Perilla frutescens (L.) Britt. Var. crispa (Thunb.) Decne.,以带叶嫩枝入药。
采集加工 9月上旬花序将长出时采集。
性味功能 辛、温。散寒解表,理气宽中。
主治用法 风寒感冒,头痛,咳嗽,胸腹胀满。用量3-15克。
26、荆芥
别名 香荆芥、线芥、四棱杆蒿、假苏
来源 为唇形科荆芥属植物荆芥Schizonepeta tenuifolia Briq.裂叶荆芥S. multifida (L.) Briq.,以全草或花(果)穗入药。
采集加工 秋季花穗绿色时采收。
性味功能 辛、温。发表,散风,透疹,炒碳止血。荆芥穗作用较强。
主治用法 感冒,头痛,咽痛,麻疹不出,荨麻疹,皮肤搔痒,炒碳治便血,崩漏。用量3-10克。外用适量,煎水熏洗。
27、菊花
别名 甘菊花、白菊花、黄甘菊、药菊、白茶菊、茶菊、怀菊花、滁菊、杭菊、亳菊
来源 为菊科菊属植物菊花Chrysanthemum morifolium Ramat.,常以白色花序入药。
采集加工 秋季霜降前花正开时采摘头状花序,烘干或蒸后晒干或通风阴干。
性味功能 甘、苦、凉。疏风散热,清肝明目,解疮毒。
主治用法 感冒风热,头痛,目赤,咽喉肿痛,头眩,耳鸣,疔疮肿毒。用量6-20克。
28、姜
别名 生姜
来源 为姜科姜属植物姜Zingiber officeinale Rosc.,以根状茎入药。
采集加工 夏、秋二季采挖。
性味功能 辛、温。发汗,散寒,止呕,解毒。可解半夏、南星毒。
主治用法 风寒感冒,胃寒呕吐。用量:3-10克。
参考配方 风寒感冒:生姜10克,水煎加红糖适量热服。或加紫苏叶6克,葱白2根,水煎服。
29、薄荷
来源 唇形科薄荷属植物薄荷Mentha haplocalyx Briq.,以全草入药。
采集加工 6-10月收割。全年可收2-3次。
性味功能 辛、凉。疏散风热,清利头目。
主治用法 风热感冒,头痛,目赤,咽痛,牙痛,皮肤瘙痒。用量3-10克。
30、金银花(忍冬藤)
别名 银花、双花、二花、二宝花
来源 为忍冬科忍冬属植物忍冬Lonicera japonica Thunb.,以花蕾入药。
采集加工 5-6月日出前采收未放花蕾,当日晒干,不宜翻动,不要沾水,否则易黑。
性味功能 甘、寒。清热解毒。
主治用法 上呼吸道感染,流行性感冒,扁桃体炎,急性乳腺炎,急性结膜炎,大叶性肺炎,肺脓疡,细菌性痢疾,钩端螺旋体病,急性阑尾炎,痈疖脓肿,丹毒,外伤感染,子宫颈糜烂。用量:10-60克。
31、香薷
别名 香茹、香草、六月寒
来源 为唇形科香薷属植物香薷Elsholtzia splendens Nakai.,细叶香薷Mosla chinensis Maxim.,以全草入药。
采集加工 秋季果实成熟后采割。
性味功能 辛、微温。发汗解表,祛暑化湿,利尿消肿。
主治用法 暑湿感冒,发热无汗,头痛,腹痛吐泻,水肿。用量3-10克。
32、野菊花
别名 野菊花、叶黄菊、苦薏
来源 为菊科菊属植物野菊Chrysanthemum indicum L.,以叶、花、全草入药。
采集加工 花在秋季末开花时采收。叶、全草在夏、秋季采收。
性味功能 苦、辛、凉。有小毒。清热解毒,降血压,清肝明目。
主治用法 防止流行性脑脊髓膜炎,预防流行性感冒,感冒,高血压病,肝炎,痢疾,痈疖疔疮,毒蛇咬伤。用量10-30克。外用适量,鲜品捣烂敷患处。
33、何首乌
别名 首乌、赤首乌、铁称陀、红内消
来源 为蓼科蓼属植物何首乌Polygonum multiflorum Thunb.,以块根、藤茎(称为:夜交藤)入药。
采集加工 夏、秋采挖块根。藤茎秋季割取。
性味功能 苦、甘、涩、温。补肝肾,益精血,养心安神。生用润肠,解毒散结。藤茎甘、平,养心安神,祛风湿。
主治用法 神经衰弱,贫血,须发早白,头晕,失眠,盗汗,血胆固醇过高,腰膝酸痛,遗精,白带,生用治阴血不足之便秘,淋巴结结核,痈疖。用量:10-15克。藤茎治神经衰弱,失眠多梦,全身酸痛,疮癣搔痒,用量10-15克,外用适量,煎汤洗患处。
34、桑白皮(附:桑枝、桑椹、桑叶)
别名 桑根皮
来源 为桑科桑属植物桑Morus alba L.,以根皮入药。
采集加工 春、秋采挖,剥去根皮,刮去黄棕色外皮,晒干切丝备用。
性味功能 甘、寒。泻肺平喘,利水消肿。
主治用法 肺热喘咳,面目浮肿,小便不利,高血压病,糖尿病,跌打损伤。用量6-12克。
桑枝 桑枝皮有显著降压作用。性苦、平,祛风清热,通络。治风湿关节炎,风热臂痛。用量15-30克。
桑椹 性甘、酸、凉。滋补肝肾,养血祛风。治耳聋目昏,须发早白,神经衰弱,血虚便秘,风湿关节痛。用量10-15克。
桑叶 为霜降后采集的叶片。性甘、苦、寒。疏风清热,清肝明目。治风热感冒,头痛,目赤,咽喉肿痛,肺热咳嗽。用量3-12克。
35、丝瓜
来源 为葫芦科丝瓜属植物丝瓜Luffa cylindrical(L.)Roem.,以果络、叶、藤、根及种子入药。
采集加工 秋季摘取成熟果实,搓去外皮和果肉,剪去两端,去掉种子;或先用水浸泡,待果肉烂后再如上法处理。夏秋采取藤、叶;秋季取成熟种子及挖根。
性味功能 丝瓜络:甘、平。清热解毒,活血通络,利尿消肿。叶:苦、酸、微寒。止血,清热解毒,化痰止咳。子:微甘、平。清热化痰,润燥,驱虫。藤:甘、平。通经活络,止咳化痰。根:甘、平。清热解毒。
主治用法 丝瓜络:筋骨酸痛,胸协痛,闭经,乳汁不通,乳腺炎,水肿。叶:百日咳,咳嗽,暑热口渴,外用治创伤出血,疥癣,天泡疮。子:咳嗽痰多,蛔虫病,便秘。藤:腰痛,咳嗽,鼻炎,支气管炎。根:鼻炎,副鼻窦炎。用量:丝瓜络、叶:10-15克,外用适量。子:6-10克。藤:30-60克。根:15-30克。
36、鸡冠花
别名 鸡公花、鸡髻花、鸡冠头
来源 为苋科青箱属植物鸡冠花Celosia cristata L.,以苗、花序及种子入药。
采集加工 9-10月剪取花序。
性味功能 甘、凉。凉血,止血,止带,止痢。
主治用法 功能性子宫出血,白带过多,痢疾。用量:10-15克。
37、白扁豆(附:扁豆衣、扁豆花)
别名 火镰扁豆、峨眉豆、扁豆子、茶豆
来源 豆科扁豆属植物扁豆Dolichos lablab L.,以种子入药。以开白花植株的种子为佳。
采集加工 9-10月种子成熟时摘下荚果,剥出种子,晒干。
性味功能 甘、微温。和胃化湿,健脾止泻。
主治用法 脾虚腹泻,恶心呕吐,食欲不振,白带。用量6-12克。
扁豆衣
又称扁豆壳,性味功能与主治用法与白扁豆基本相同,能健脾利水,但无壅滞之弊。
扁豆花
7-8月采未全开的花,迅速晒干或烘干。鲜用时随时采用。性味甘、平,解暑化湿,止泻,止带。用量3-10克,鲜品加倍。
38、香附
别名 莎草、香附子、雷公头、三棱草、香头草、回头青、雀头香、田头草
来源 为莎草科莎草属植物莎草Cyperus rotundus L.,以块根入药。
采集加工 春、秋两季挖块根。用火燎去须根,开水稍煮,晒干。
性味功能 辛、微苦、甘、平。疏肝理气,调经止痛。
主治用法 胃腹胀痛,两胁疼痛,痛经,月经不调。用量6-12克。
39、菔子(附:枯萝卜)
别名 萝卜籽
来源 为十字花科莱菔属植物萝卜Raphanus sativus L.,以种子入药。
生境与分布 全国各地均有栽培。
采集加工 种子成熟后割取全株,晒干,打下种子。
性味功能 辛、甘、平。下气定喘,化痰消食。
主治用法 胸腹胀满,食积气滞作痛,痰喘咳嗽,下痢后重。用量5-10克。
枯萝卜(地骷髅):
为萝卜的干枯老根,冬季霜后可取之入药。性味甘、平,能利尿消肿,消饱胀,化痰止咳。用量10-30克。
40、樟(附:樟脑)
别名 香樟、樟木、乌樟、油樟、香通、方樟
来源 樟科樟属植物樟树Cinnamomum camphora (L.)Presl.,以根、木材、树皮、叶、果入药。
采集加工 根、木材、树皮全年可采,阴干密闭保存。叶随时可采。秋季采果。
性味功能 辛、微温。祛风散寒,理气活血,止痛止痒。
主治用法 根、木材:感冒头痛,风湿骨痛,跌打损伤,克山病。用量:15-30克。皮、叶:外用治慢性下肢溃疡,皮肤瘙痒,熏烟可驱杀蚊虫。适量,煎水洗患处。果:胃腹冷痛,食滞,腹胀,胃肠炎。用量10-15克。
-